《否》卦下坤上乾,坤為地,乾為天,有天氣上升,地氣下降,天地陰陽不交的卦象,象征著閉塞、不通、不順利的狀態,寓意萬事萬物處在一個隔絕、阻礙、難以良性發展的階段,就像上下不通,人際、事物等各方面都受到阻塞,需要想辦法去打破僵局,開通道路。
「否」字從「不」從「口」。「不」是「弗」的意思,而「弗」與「茀」相通。茀是車後的蔽障。「否」字以弗蔽口,會意為呼吸閉塞。醫書「心下痞硬」的「痞」字,意思也相同,就取這個含義。
通觀全卦,下三爻是否塞的時期,由小人主事;上三爻為否運已極,是趨向泰運的階段。初六雖然是小人勾連進取的時候,但是並非沒有君子,君王也沒有不尋求和任用人才。初爻象徵在下位的君子,它們不忍忘記君王,可以進取就進取,故說「貞吉」。六二值否塞的時運,君子固然應當退避,但也有實行權變之道,屈身而求濟世利民的,如漢代陳平對呂后一黨、唐代狄仁傑對武后一黨,也是足以挽救否運的,故說「包承」。另外,「包」通「苞」,「包承」即接受別人的紅包。君子處在濁世,其獨立廉介的節操往往為小人所畏忌,這樣不但不能保護自身,也不利於國家,所以有姑且接受小人的紅包,以晦藏自己道德的。這種隨波逐流的人士稱為「包承」。還有雖痛恨小人,而勢力卻不能清除他們,於是姑旦用利益滿足他們,以稍壓低他們的氣焰的,也就是運用枉道行權的計謀,也叫做「包承」。小人而能「包承」君子,是小人中的君子;君子為小人所「包承」,是君子中的小人。大人值當否的氣運,堅決不受小人的「包承」,所以亨通。六三尤其是小人,本來要傷害君子,只是蓄勢未發罷了,但現在有感於君子的德行,內省西感到羞恥,故說「包羞」。君子遇到凶頑之徒,與其使他畏鎮,不如使他感到羞恥。九四值陽來的初爻,為由否轉向泰的開始,而接近九五。君子見泰運的機會已經發動,即將出來挽救否運,故說「有命無咎,誌行也」。九五所象徵的明君在位,從容地休止否運,屬於中興的君王,故說「休否」。上九,否運傾覆,已到進入泰運時候,故說「傾否」。「休否」之後,恐怕正又陷於邪、治又入於亂,故有「繫於苞桑」的警戒。天地以好生為美德,聖人以治理天下為心志。君王懂得這一點,必定思考如何杜絕禍惠的端倪:大臣懂得這一點,必定思考如何嚴格辨別邪正;小人懂得這一點,也就知道如何洗心革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