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同人》卦下離上乾,離為火,乾為天,有天下有火的卦象,火性向上,與天的陽剛之氣相契合,象征著人與人志同道合、和睦相處、團結一心的狀態,寓意要尋求共同的理想、目標,大家齊心協力去做事情,能發揮出巨大的力量,創造美好的結果。
通觀全卦,上卦為乾,下卦為離。離本來是乾,因為坤卦交於中爻而成了離卦,其象徵是火。乾本來是元陽,火則是陽的真氣,與乾同體,故說同。天地所生的人類,耳同樣聽,目同樣視,口有同樣的味覺,心有同樣的明覺。一個人所肯定的,千萬人同樣肯定;一人所否定的,千萬人同樣否定。對親者同樣愛戀,對長者同樣尊敬,即使最愚蠢的人,心志也沒有什麼不同。所以孟子說:「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也」「天之所與於我者,不異也」。公正就沒有不同,一涉及私慾就會離析乖僻,無法苟同,但是秉彜的善良終究不可昧卻。天所給予我而不可昧卻的,是離體的明;天所給予我而不可看作相異的,是乾體的健。所以人乘離火的明而行乾天的健,大公無私,險阻自然化為平地,即使涉大川也無所不利,這就是同人為什麼亨通。觀察各爻,沒有求同之象。人一有意求同就會涉於自私,自私就無法和同了。所說的和同是自然和同。初九說「於門」,出外而沒有任何私呢,所以「無咎」。六二說「於宗」,雖然既得中又得正,卻因為涉於宗族黨派而羞吝。九三以剛強居二五兩爻之間,勉強求同,但是伏藏了三年,終於不敢興兵,只因為知道戒懼,才沒導致凶險。九四接近九五,像只隔著一道高牆一樣,但是知道自己的理不直,不敢強攻,所以吉。九五以自己的剛健下應二爻的離明,在沒得到和同的時候,不勝憤怒和鬱悶,一旦得以溝通,自然感到喜悅,故說「先號咷而後笑」。上九隱居在郊外,無意與人和同,所以「無悔」。合起來看,同人一卦,初、上二爻「於門」或「於郊」,都在卦外,故「無咎」或「無悔」;二爻有「同人于宗」的羞吝,三爻有「伏戎於莽」的禍端,五爻有「大師」相剋的憂患,都是和同於卦內,所以沒有吉的。而且「于宗」不如「於門」,「於門」不如「於郊」,「於郊」不如「於野」。總之,出外則既無黨派的援應,也不必迎合別人的喜好。地方越遠,心就越公允,而公允就平等,平等就相通,所以聖人以四海為一家、以中國如一人為心,就是大同。倘若求同於切近處,即使和同也屬於私暱,所以彖辭首先說到「於野」。可知與人和同之道,應當有含容天下的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