䷎ 謙
六四
爻辭
无不利,撝謙。
象傳
无不利,撝謙,不違則也。
普通解讀
六四爻陰爻處於上卦之下,‘無不利,撝謙’,沒有什麼不利的,發揮謙虛的品德,意味著處在一定位置時,充分展現謙讓的精神,無論做什麼都會順利,不會遇到阻礙。
高島易斷
參考清代王治本譯作
四爻居大臣的地位,向上擁戴柔順而有謙德的君王,下有因「勞謙」而有大功的君子,自己處於二者之間而陰爻陰位得正,所以君王不猜疑,同儕不忌憚,是謙德很好的人,所以說「無不利」。但是它以陰爻居陰位,德行不及五爻,功勞不及三爻,不敢心安理得,動作行為無時不「撝謙」。「撝」字過為「揮」,《周易本義》解釋為發揮。「撝」與「揮」本來相通,即《文言》「六爻發揮」的「揮」,指發越、揮發。《象傳》解釋這一爻說「不違則也」,則是法則,指它發揮謙德,能處處合乎法則。《尚書.泰誓》說:比如有一個大臣,心中誠摯,沒有什麼技能,但他的心恢宏大度,別人有技能,就像自己有一樣,別人說出聖賢的言語,他的心非常喜歡,就像自己說出的一樣,確實能容納。這樣來能保有子孫和黎民,也是很有利的吧?也可見它的休休有容了。倘若沒有功勞卻享受俸祿,沒有真才實學卻盜取名聲,就失去法則了。
一說:三爻在大臣的位置,初六已經「謙謙」,如果一味謙虛,未免反而失去權勢,恐怕逐漸導致被人輕蔑的結果,所以戒止它說「撝謙」,這是認為謙而違背法則,必定招致經蔑和侮辱,只因為不違背法則,才叫做「撝謙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