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六爻陰爻居於卦的最上,‘鳴謙,利用行師,征邑人,無咎’,稱讚謙虛的品德,有利於出兵作戰,征伐城邑裡的人,不會有過失,再次強調謙虛品德在各種行動中的重要性,有了它就能在行事時避免過失,取得好的結果。
上爻不中而在上卦的極位,象徵處在謙的極致。處在謙極的位置而沒有得志,所渭「不平則鳴」,所以說「鳴謙」,與六二「鳴謙」的積誠在心而發越於外,爻辭相同而含義相異。上爻以柔爻處柔位,沒能得志,不得不以剛相濟,故說「利用行師,征邑國」。《象傳》換「利」字為「可」字,「可」指時勢可以就用武,不可以就算了,上六的用武哪裡是得已的?邑國是屬於自己的小國,而上六陰柔,不足以戰勝強大的敵人,甚至不足以統率王者之師,所以有無法把王者的神武昭示天下之象。《象傳》說「志未得也」,可見是無法實現志願的。《豫》卦的利於行師,用其順而動;謙卦的利行師,用其順而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