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四爻陽爻處於上卦之下,‘隨有獲,貞凶,有孚在道,無咎’,追隨有了收穫,守持正道仍有凶險,懷有誠信且遵循正道,就不會有過失,提醒人在追隨獲得成果後,不能掉以輕心,要靠誠信和正道去鞏固成果,避免凶險。
「獲」指取得不屬於自己的東西。「有獲」指得到天下人的心,使天下人追隨自己。這樣屬於私自據有而不歸於九五君王,有失於臣道,故說「貞凶」。為臣之道沒有別的,只是以誠相感孚罷了,誠才能明,明才能無疑,無疑才能君臣一心,施恩德給百姓而使百姓追隨自己。得到百姓追隨的九四與百姓共同追隨君王,成就君王的功績,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,都在於有相孚之道,否則上下互相猜疑,即使所獲得當,也免不掉挾功勞而凌逼君王的嫌疑,就是正當也同樣凶險。九四陽剛,處在大臣的位置,才高而招誹謗,位重啟猜忌,一涉於偏私就會招致凶禍。只有存心忠誠,遵循義理,盡心事從君王,明哲保護自身,所隨才能得當,才能使君王信任,民眾悅服,所以說「有孚在道,以明,何咎」。「有孚」指有孚於九五;「明」指表明心志。自古臣下有功勞和名譽而不能保持到底,多數是由於自己不孚信,又不能表明心志。如漢代的蕭何、韓信,都肩負著君王的重任。韓信求封齊王、求封楚王,沒有什麼慾望不求滿足,時間久了,積累的疑慮造成嫌惡,終於無法免禍。蕭何雖然一向知道高祖的心,最終得以保全性命,但沒能免除「械擊」的恥辱,是還沒有完全做到「有孚」和「以明」。只有唐代的郭子儀,功蓋當世、權傾天下而君王不猜忌,才是得「有孚在道」的人。《象傳》說「有孚在道,明功也」,說功是為了解釋爻辭的「何咎」。「有孚」即有孚於隨道,「明功」即表明隨的功用。
一說:「隨有獲」,指權變的權力在我這裡,任憑自己怎樣做;貞指所係是國家的政務;凶指有僭逼的嫌疑;「有孚」指心志盡誠;「在道」指行為盡道;「何咎」指不失臣職。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