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過》卦下巽上兌,巽為風,兌為澤,有澤水淹沒木頭的卦象,木在水中,被過分浸潤,象征著事物超越了常態,處在過度、失衡的狀態,寓意在生活、事業等方面,有些情況已經超出了正常的範圍,有過猶不及的意味,需要謹慎應對,想辦法去調整、化解可能出現的危機。
大過卦自《頤》卦而來。頤卦以上下兩個陽爻包括四個陰爻,而大過相反,兩個陰爻包括四個陽爻。四個陽爻屬於過盛,所以叫大過。大道中庸罷了,陽剛要盛而不要過,因為過剛的必定折斷,太堅實的必定龜裂。現在四個陽爻充滿了卦的中間,兩個陰爻被排擠到無位的位置,盛陽在下面沒有根基,在上面沒有繫縛,反而要藉取兩個陰爻的作用;兩陰爻柔弱,無法輔助,就失去中道而過度了。卦體上為兌,下為巽。兌為正秋,秋屬金氣,是水的母體,所以兌為澤;巽於十二辰在已位,已值軫宿,軫宿主風,所以巽為風,合起來叫做澤風大過。那麼大過不同於小過的是什麼呢?小過以艮遇到震,為止而動,所動並不危險;陰雖然壯盛,但下面有根基,止了就吉祥。大過以巽過兌,為入而悅,悅到極處而不能出;陽雖然壯盛,但下面沒有根基,入了就會顛覆。《雜卦傳》說:「大過,顛也」,大過全卦不說顛,而在頤卦說顛,因為《頤》與《大過》陰陽相反,相互為用,所以《序卦傳》把這兩卦安排在上經的末尾,表示天地再交就會形成《坎》《離》二卦。
通觀全卦,陽剛太實,有無法運轉之象,如同人的肢體肥大沉重,無法運轉。另外四個陽爻居中,兩個陰爻退而聽命,下面沒有根柢,生氣已經斷絕,上面沒有係附,枝葉也已經調零,所以有「枯楊」的爻辭,還不如《剝》《姤》二卦可以復來。但《大過》自《頤》卦而來,頤即養,指應當養兩個陰爻而求得相濟。兌澤在上卦,巽木在下卦,即 《象傳》所說的「澤滅木」。澤本應該在下卦卻在上卦,木本來應該在上卦卻在下卦,這就是大過為什麼為顛,為超越常分的過大現象。效法這一卦象,「獨立不懼,遁世無悶」,通過退藏來養陽而防止它的過度,這是只有君子才能做到的。大過六爻,兩個陽爻四個陽爻,有陽爻處陰位的,有陰爻處陽位的,有陽爻處陽位的,有陰爻處陰位的。爻象有所不同,爻義也各自相異。初六以陰爻居陽位,是過的程度還微少。巽為茅,茅雖屬於柔物,借助它卻足輔助陽剛,所以「無咎」。九二以陽爻居陰位,象徵過度中的不過度。《巽》木為楊,被澤水淹滅而枯萎,得到陽爻的生氣,枯萎後又生了稊,所以也「無咎」。九三以陽爻居陽位,是過度中的過度。四個剛爻在中間,像屋宇有棟樑一樣,但是剛愎自用,終於導致了「棟撓」的結果,所以凶。九四也以陽爻居陰位,也屬於過度中的不過度。四爻與初爻相應,得到了所藉,所以三爻說「橈」而四爻說「隆」,所以吉。九五以陽爻居陽位,屬於過度而又不過度。「枯楊」之象與二爻相同,但陽到五爻已經是極致,雖然華美但已經衰落,所以說「何可久也」。上六以陰爻居陰位,四個剛爻已經傾覆,屬於過度的終極,「利有攸往」,正是這個時候。所謂「過涉」,指一片忠心挽救時局,所以即使有滅頂的凶險也無咎。就爻位來說,初爻與上六相對,《彖傳》所謂「本末弱」就指初上兩爻。一個因為藉茅而無咎,一個因為「過涉」而忘記凶咎,都足以解救過度。二爻與五爻相對,「枯楊」之象相同,「生稊」與「生華」則有持久和短暫的區別。總之,卦以陰陽相偶為得中,偏剛就是過度,而卦中四個陰爻兩個陽爻,所以說「大者過也」。君子對這樣的時運,以「獨立不懼,遁世無悶」來對待,懷著憂時嫉俗的心,具有撥亂反正的才能,利害不計較,成敗不談論。上爻的「過涉滅頂」,必定是這樣的人,還有什麼可歸咎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