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五爻陽爻居於上卦之中位,‘咸其脅,無悔’,感應到脊背,不會有悔恨,說明感應已經擴展到了身體更廣的部位,彼此的聯繫更加深入全面,只要能保持這樣的感應狀態,就不會有後悔之事發生。
「脢」,註釋說指心上口下,馬融說指背部,《博雅》說胛就是脢,即背脢。心在前面,背在後面,是不動處。《艮》卦說「艮其背」,可知背是為艮所止的地方。爻辭說「咸其脢」,即孟子所謂「君子所性,根於心,盎於背,施於四體,四體不言而喻」。五爻以陽剛中正的品德,居君王的地位,下應六二。六二說「咸其腓」,腓是足肚,不能自己動;五爻說「咸其脢」,脢為背脊,也不能自己動。所以五爻的感應仿佛是不感而感,它的動也好像不動而動。不動而動,脢本身也不知道它動,有什麽悔恨呢?《象傳》說「誌末」,是說這不感而感,是感的極致。初爻的「誌在外」,三爻的「誌在隨人」,都是有心而感,屆於枝末。一說:《象傳》「誌末也」,指居九五尊位,應當撫恤億萬百姓的心,這樣誌願才算遠大,如果只是謀劃個人的安逸,以求免除目前的悔恨,其心誌不也很微未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