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蹇》卦下艮上坎,艮為山,坎為水,有山上有水之象,山路險峻,水流湍急,象徵困難、險阻。表示事物面臨重重困難,需小心應對,尋求突破之法。
《序卦傳》說:「睽者,乖也。乖必有難,故受之以蹇。蹇,難也。」,《蹇》與《睽》不相對,但是剛好相似:《離》在上,《兌》在下,澤要潤下而火從上面使它幹燥,作用相反,所以為《睽》;《坎》在上,《艮》在下,水要流潤而山從下面阻止,作用相礙,所以為《蹇》。這是蹇卦為什麽接續睽卦。
通觀全卦,卦體以《坎》在上《艮》在下為《蹇》,上下卦掉換位置則為《蒙》。蒙卦《象傳》說「山下出泉」,泉水剛湧出時,以養正為貴;蹇卦《象傳》說「山上有水」,水為險難,以前往而得中為貴。得中就能了解險難,了解險難所往就不會失誤,這樣愁難就可以平定了。從來處於蹇難而能用《蹇》的,只有「當位」「貞吉」的「大人」,「大人」以下的都「利見」「大人」。所謂「大人」,即六爻中的九五。五爻也知道蹇難不是自己獨力能平定的。五爻與二爻相應,所以五爻說「大蹇」。二爻說「蹇蹇」,勤勉不懈地共濟艱難,惟恐稍有落後。五爻體現的是君王之道,百姓的危難猶如自己的危難;二爻體現的是宰相之道,君王的憂患就猶如自己的憂患。身任天下的人理應這樣,倘若一味明哲保身,對世事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還能平定蹇難嗎?就連初、三、四、上各爻,也都有社會責任,或者返回而得安,或者迅速平定,或者見險難而「來碩」,都要為治理天下盡力。對「來譽」的賢人,還希望他有所等待,聖人的不能忘懷天下,本來就這樣無微不至。天下不是一個人的事,拯救天下也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。君王必須網羅人才,以求收到群策群力的效果;臣下必須克盡職守,以求起到自己的輔翼作用。不過平定蹇難靠人才,而尤其靠德行,《象傳》說「君子以反身修德」,是因為有德足化險為夷,這樣才足以平定危難。《明夷》卦的《彖傳》說「以蒙大難,文王以之」,由此可見文王德行的純粹。文王成就了西南的吉祥,彖辭說「利西南」,就是為此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