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五爻陽爻居於上卦之中位,‘需于酒食,貞吉’,在有酒食的安逸環境中等待,只要守持正道,就能吉祥,說明處在相對穩妥、舒適的等待狀態下,依舊要秉持正道,不可放縱。
五爻陽剛而居於尊貴的爻位,既得中又得正,以這樣的狀態而需,什麼需要的東西得不到?《易纂言》說:「萬物需雨澤,人需飲食,天下需涵養,需之時義大矣哉!」,人人需要飲食來養生,只有君王不需要用飲食養自己,而需要用飲食養天下百姓。只有這樣休養生息,才能使百姓人人都沐浴在深厚的恩澤中,所以說「貞吉」。但是,執著於區區小惠,耽於自己的逸樂而不知道警戒,以至毀敗了成業的現象也是有的,這就失去中正了。《象傳》說「酒食貞吉,以中正也」,勸誡的旨意太深了!不過九五這位君王還在危險中,需要人們的拯救。初爻以親自耕作來滿足自己的需要,二爻因為畏懼別人的言論而後退,三爻持守敬慎之道而避免了災禍,到四爻才得出穴前進,而上爻又有不速之客的到來。在五爻的時運,眾多賢人一同前進,君王到行館賜予飲食,以隆重的禮儀養育賢才,賢才也各自以自己的才能報效君王而匡濟天下。農業是百姓衣食的第一源泉,教授耕種而使農夫明達,規劃井田而交給百姓,不再使天下有一個人受凍挨餓,遭遇荒年凶歲,還要放賑以周濟百姓,把別人的飢餓當做自己的飢餓。王道行久而成化,難道不就在需道嗎?《彖傳》說:「需,有孚,光亨,貞吉,位於天位,以正中也」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五爻變陰則全卦為《泰》,有天下安泰清平之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