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損》卦下兌上艮,兌為澤,艮為山,呈山下有澤之象,澤水浸蝕山體,含有減損之意。它象徵著事物在某些方面會有所減少,但在另外一些方面或許又能有所增益,提醒人們要權衡好其中利弊,妥善把握損益的道理。
卦體上卦為《艮》山,下卦為《兌》澤。山本來高,卻越發增高,叫做增益上面;澤本來低,卻越發降低,叫做減損下面。所以下面不可以減損,卻減損下面而增益上面,叫做損;下面本來應當增益,於是增益下面而減損上面,叫做益。損益的道理固然相反,但損益的作用卻相成。人們只知道減損,卻不知道增益就是增益滅損了的;人們只知道增益,卻不知道減損就是減損增益了的。所以《序卦傳》先是《損》卦而後是《益》卦。事情先簡約而後繁瑣,禮儀先節儉而後奢侈,萬物先虛空而後盈滿,所以易道把損卦排在前面。減損《兌》而增益《艮》,所以為損。
通觀全卦,下體本來是《乾》,三畫都是陽剛,屬於有余而應當減損的;上體本來是《坤》,三畫都是陰柔,屬於不足而應當增益的,這叫做「損下益上,其道上行」。損益是盛衰的樞機,也是否泰的征兆。《損》卦從《泰》卦而來,《益》卦從《否》卦而來。損卦二五兩爻失位,益卦二五兩爻得位,可見否泰是相反的。減損兌的有余,補充艮的不足,上與下融洽,艮止與兌悅相承,所以益卦不必等到孚信百姓就會喜悅,損卦只有首先孚信才會吉祥。減損是違反人情的,人們因為憂慮缺乏而渴求盈滿,但是君子則厭惡盈滿而向往節儉。「二簋」雖然菲薄,卻可以祭祀宗廟,因為以誠為貴罷了。「二簋」指《兌》卦的兩個陽爻,是說祭品的菲薄。上卦爻辭多取「有孚」的旨意,下卦爻辭多取用享之象,合起來是取悅而止的意思。不是說陽剛盡可以減損,陰柔盡可以增益,時候可以減損才減損,時候可以增益才增益,不是人所能勉強的,所以說「損剛益柔有時,損益盈虛,與時偕行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