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三爻陽爻居於下卦之上,‘壯于頎,有凶。君子夬夬,獨行遇雨,若濡有慍,無咎’,是說臉頰處表現得過於強壯有凶險。君子果斷決斷,獨自行走時遇到下雨,即便被淋濕了,心裡有怒氣,也不會有過失。這表明在決斷時不能一味地逞強好勝,而要有君子那樣的睿智和定力,哪怕遇到些不如意的小插曲,只要大方向是正確的,仍然可以避免過失。
「頄」指面部顴骨的位置。三爻居《乾》卦的極位,過剛而不中,而且《夬》卦象與《大壯》大致相似,所以初爻與三爻都稱壯。「壯」是陽剛壯盛,「壯于頄」,指剛怒首先表現在臉上。凡驅逐奸臣,最需要秘密謀劃而不動聲色,倘若事情還沒有做就先怒形於色,則機要的事不保密,災難就一定會傷及自身,所以說 「有凶」。《夬》卦三爻的「君子」即《乾》卦的九三的「君子」,乾卦九三說「乾乾」所以《夬》卦三爻稱「夬夬」,指決而又決的樣子。決去陰爻的是五個陽爻,而三爻卻獨自與上爻相應,《乾》為行,故說「獨行」。《兌》為雨,《夬》卦倒過來則為《姤》卦,姤為遇,故說「遇雨」。《兌》澤在上卦,有降雨之象;三爻獨行前進,有遇雨之象。「濡」是濡滯,「獨行遇雨」,所以好像有所濡滯。「慍」即《詩經》所謂「慍於群小」,故說「有慍」。但君子誌在祛除邪惡,雖然與上爻相應,實際上卻與上爻相敵,即使濡滯也一定要前進,所以雖然「有慍」,但是「無咎」。《象傳》用「終無咎」來解釋爻辭,指「無咎」從《乾》卦的九三而來。三爻陽氣盈滿,值上下卦之交,位置本來危險。「君子夬夬獨行」,雖然「若濡有慍」,但是有危懼的心就不會有危險的遵遇,所以最終得以無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