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三爻陽爻居於下卦之上,‘征凶,貞厲,革言三就,有孚’,出征有凶險,守持正道也有危險,變革的言論多次商討協調,要有誠信。說明變革中存在很多困難和風險,需要反覆斟酌、充分溝通,並且依靠誠信才能更好地推進。
三、四、五三爻都說「有孚」,「有孚」 就是《彖傳》所說的「乃孚」。再三地申明指示,是為了表示期望的殷切。三爻在《離》卦的終位,二爻既進行變革,變革的成敗就通過三爻來體現。如果變革過急,反而會招致失敗,所以「征凶」;倘若人們不服從大事的變革,又適足以引發禍端,所以「貞厲」。驟然變革有危險,不變革也危險。君子只能先求有孚,所以變革尚未實行,有關的言論就要發布。《離》為言,值離卦三爻,所以為「三就」。過去盤庚把國都遷移到殷地,周公告訴各地的人,都反復詳細地說明,不厭其煩,只希望得到百姓的孚信。變革的話已經「三就」,我的誠意就可以深人民心,百姓就會「有孚攣如」了。有人說,「三就」如《左傳》所說:政事不可不慎重,務必再三:一是擇人,二是因應百姓,三是隨時。做到這三者,天和人就交孚了。這種說法也通。《象傳》以「又何之」來解釋爻辭,所有卦象,比如「乾之坤」,「之」字都作「變」字講,意思是「三就」之後再實行變革,還會有什麽變故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