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三爻陽爻居於下卦之上,‘鼎耳革,其行塞,雉膏不食,方雨虧悔,終吉’,鼎耳變形,移動受阻,精美的野雞肉不能食用,剛下雨時悔恨有所減少,最後吉祥。說明在發展中遇到一些困難,導致資源不能很好地利用,但只要情況有所改善,最終還是能獲得好的結果。
毛西河說:鼎既有實,就以鉉貫穿鼎耳,擡到進食處,即《儀禮》所謂「扃鼎」。如果鼎中沒有實,就撤去鉉,脫去耳,叫做「耳革」。所有的東西都用足行進,只有鼎用耳行進,「耳革」就沒法擡走了,所以說「其行塞」。上卦《離》為雉,下卦《巽》為雞,雞也是雉類。雉裝人鼎而烹飪,所以叫「雉膏」。雉膏是美食,但是鼎的行走既已經阻塞,人就沒法吃到它了。三爻變陰則下卦為《坎》,坎為雨。初爻升到三爻則全卦為《睽》,睽卦上爻說「遇雨則吉」,睽的上互卦為《坎》,雨都取象於《坎》。「方雨」,乍雨的意思。及時滋潤的雨叫「膏雨」,比喻「雉膏」味美而滋潤。《坎》為破,也為悔,故說「虧悔」,指有這樣的美味而吃不到,舉鼎的人能沒有悔恨嗎?悔恨就會想辦法改變,使「耳革」的不再革,「行塞」的不再塞,這樣開始雖然有悔恨,結果卻是吉祥的。古代帝王鑄鼎並鑄上動物之象,而作為世間的寶物。鼎一成不變,舉鼎的方法也一成不變,現在要把舊鼎變為新鼎,胡亂地革它的兩耳,使鼎一步也不能行走,所以說「失其義「。《井》卦和《鼎》卦的九三都居下面不用:井三爻「井渫不食」,鼎三爻「雉膏不食」,君子能調和飲食,但不能使人一定進食。《革》卦三爻雖然要變革鼎耳,而五爻能以金鉉填實它,開始雖然有悔,終結卻吉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