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二爻陰爻處在下卦之中位,‘豐其蔀,日中見斗,往得疑疾,有孚發若,吉’,把遮蓋物加大,在正午時分能看見北斗星,前往會被懷疑有毛病,懷有誠信去啟發,吉祥。這比喻在豐盛的局面中,可能會存在一些隱蔽的、讓人看不清的情況,容易引起他人誤解,但只要以誠信去化解,仍能獲得吉祥。
六二居《離》卦的中位,是離明的主爻,有日在中天之象。「蔀」,虞翻認為指日被遮蔽在雲中;王弼說「蔀」即「覆」,即障蔽光明之物。鄭玄作「菩」,《說文解字》說是草。《廣韻》說「蔀」是草名。《震》為草,故取象於草。離所象征的夏季,草木蒙密,故說「豐其蔀」。各種說法取象雖然不同,而看作遮蔽光明的東西則是一樣的。「鬥」是星名,《春秋.運鬥樞》說:北鬥七星,第一至四為魁,第五至第七為杓,合起來為鬥。九四促動,是鬥柄之象。鬥柄左旋,日體右轉。「日中」不是見鬥的時候,「日中見鬥」就看不見日了。這是比喻商紂王已經昏亂,奸臣弄權,就像白晝裏日光被遮掩,而黑夜才看得見的鬥卻很光輝,所以說「日中見鬥」。在眾多奸人來蒙蔽和惑亂的時候,即使周文王那樣的聖人也不能避免羑裏的囚禁,故說「往得疑疾」。「有孚」,即彖辭所說的「王假」。文王以忠貞服事商紂王,以至誠相感通,所以紂王的心誌可以挽回,蔽障豁然開朗,疑疾自然除去,所以「有孚發若」,而轉凶為吉。《象傳》說「信以發誌」,是說後世人臣中那些忠貞而被讒言所害的人,只要能誠而又誠地感通君王,就沒有不能消除疑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