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渙》卦下坎上巽,坎為水,巽為風,有風行水上、水波散開之象,象徵著渙散、發散、舒散等意思。既代表事物可能會有分散、瓦解的情況,也提示可以利用這種發散的特性去傳播、拓展等,讓好的事物能更廣泛地影響他人。
卦體為《乾》四爻與《坤》二爻交換位置,使乾變為《巽》,坤變為《坎》,這樣合起來就構成了《渙》卦。渙,離散的意思。坎為水,水的離散萬派分流;巽為風,風的離散吹遍四方的郊野。巽在上面,坎在下面,取風運行在水面上之象,即風和水相遇。水悠然長逝,風過而不留,有渙之象,這就是卦名為什麽叫渙。
通觀全卦,渙是離散的意思。離了的又會合,散了的還要聚,所以全卦有離合散聚之象。「剛來而不窮,柔得位乎外而上同」,是卦體;王在廟中,「乘木有功」,是卦用;說亨,說貞,是卦德;說廟,說大川,是卦象。《大象傳》說「先王以享帝立廟」,即彖辭所謂「王假有廟」。宗廟一建立,不同輩份的位置就確定了;君王來感格,祭享的誠摯就通達了,神靈借它而聚集,民心也借它而維繫。
渙散正是聚合的原因,所以《萃》卦也說「王假有廟」。萃是聚集的意思。為了萃聚而感格於廟,神誌就專一了;為了渙散而感格於廟,精誠就通達了。《萃》與《渙》相反,而正好相輔相成,故取象也相同。《周易》說「利涉大川」的卦,往往取象於《巽》木,比如《益》卦說「木道乃行」,《中孚》卦說「乘木舟虛」,而《渙》卦則說「乘木有功」。王者聲名洋溢,對內以孝祭享祖考,對外教化普及到蠻夷,舟楫的便利取自《渙》卦,原因就在這裡。
六爻說渙,都暗中寓有聚集的意思,所以初爻遇險而順,二爻陽來而脫險,三爻臨險而忘記了自我,四爻成就了渙而忘記了別人,五爻居君位而忘記了天下,上爻超然遠去,以渙避害,即所謂「恭己無為,化馳若神」的人。所以卦中三個陰爻最吉,三個陽爻次一等。有人說易道崇尚陽剛,這是偏向一邊的說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