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四爻陰爻處於上卦之下,‘有孚,血去惕出,無咎’,懷有誠信,憂患、恐懼就會消除,不會有過失,強調誠信在化解矛盾、克服困難,使小有積蓄能持續進行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血即「恤」,「恤」字古文作「血」。說恤,說惕,都指嚴重的憂懼。「血去」指遠離了傷害,「惕出」指免除了危懼,都表示擺脫了憂患。四爻是成卦的主爻,以微弱的一個陰爻來畜止五個剛強的陽爻,既得其時又得其位,故能畜止眾陽爻。從全卦說,象徵小人畜止君子;從一爻說,象徵以孤立的柔爻敵擋成群的剛爻。五爻在君位,四爻與五爻相比,是以人臣畜止君王。開始好像力量不足,最終竟能達到目的,有因人成事的功效,而無敗事的過失。但下卦的三個陽爻因為被陰柔所畜止,銳意進取而要害陰柔,也勢所難免。好在六四柔而中虛,能以心中的誠孚感化君王,這樣君臣契合,以至誠相畜,所以五個陽爻最終順服了六四的畜止。不是它本身的力量能夠畜止,實在是由於它的孚信有所感化。況且六四不以獲得君王的寵信為榮,轉而為自己的高位而警惕,退避三個陽爻而不妨礙賢人進取的道路。六四實在稱得上賢德的宰相,故說「有孚,血去惕出,無咎」。《象傳》說「上合誌也」,是由於六四大臣上比九五君王,盡心謀劃國事,上下互相感孚;也由於九五君王愛護六四這位輔臣,恩遇優厚,始終如一,故說「上合誌也」。